Libra 介紹

Libra

今年六月,臉書宣布其區塊鏈計畫 — Libra,旨在打造一個普惠金融 (Inclusive Financing) 的支付系統。按臉書原先的計畫,預計會在 2020 正式上線,雖然美國國會要求臉書暫緩 Libra 專案,除此之外,臉書也發佈了 Libra 白皮書,並且開源 Libra 原始碼以及測試鏈,讓開發者可以先嘗鮮。截至目前,Libra 的開源項目仍在持續開發,程式碼不停在更新,討論區也是相當活躍。

Libra: A Simple Global Currency and Financial Infrastructure

從 Libra 的白皮書,可以看出臉書想發行全球貨幣,並由 Libra 的聯盟成員共同來維運 Libra 節點,打造一個許可制的區塊聯盟鏈。每位聯盟成員必須提供 1000 萬美金,作為基金會的儲備金,主要會用於投資低風險的資產,用於未來 Libra 穩定貨幣的避險與開發基金。Libra 聯盟鏈採用的是 LibraBFT 的共識演算法,預計在上線前招募 100 個驗證節點,目前交易速度約為每秒 1000 筆交易。此外,Libra 區塊鏈將提供智能合約的功能,且重新設計一套新的合約語言 Move。

Libra 聯盟

在 Libra 目前的系統中,可以看出很大一部分的元件設計概念與以太坊相近,像是都包含支援智能合約的虛擬機,地址採用帳戶類型設計,且每個帳戶會記有一個序列號,做為交易的執行順序,而整條鏈的狀態是由有序性的交易計算所維護的 State 而組成,帳號的產生方式是公鑰經過 SHA3–256 計算的結果。

目前 Libra 本身,並不像區塊鏈是以區塊為單位,定期記錄一段時間的交易,而是由一筆交易為單位參照上筆交易連結而成,雖然白皮書內指出會有 gas 計算單位量的概念,但在系統上尚未看到該設計。在簽章演算法上,也不同於絕多數的區塊鏈採用 ECDSA,而是採用 EdDSA 的簽章演算法。另外,由於 Libra 本身採取的是 LibraBFT 共識演算法而不是公鏈的工作量證明 (Proof of Work),在交易效率上會較佳,更重要的是,由於採用 BFT 類的演算法,因此交易在一段時間後可以保證最終性,即交易無法被撤銷。

目前測試網路 (testnet) 已經上線,Libra 有提供 CLI 命令操作的方式讓開發者與測試網路進行互動,只是目前測試網路的驗證節點是由臉書本身維護,無法自行運行節點加入到該聯盟鏈,雖然距離 Libra 的釋出將近三個月,但我們可以看到社區上的互動相當活躍,並且 Libra Explorer 上也可以看到一些相關交易。

規格

+----------------+-----------------------+
| Cryptocurrency | Libra |
+----------------+-----------------------+
| Consensus | LibraBFT |
| Address | Account-based |
| Hash function | SHA3-256 |
| Signature | EdDSA (ed25519-dalek) |
| Finality time | 10 Secs |
| TPS | 1000 Tx/s |
| Smart Contract | Move language |
| Type | Consortium chain |
+----------------+-----------------------+

參考

感謝 AMISChang-Wu Chen提供本文。

原文連結